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与就业
 
招生与就业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62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57人,讲师59人。博士生导师18人,硕士生导师61人,博士学位占59.9%,硕士学位占30.2%,具有出国留学经历占31.5%。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3人,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重庆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重庆市“教育工作终身贡献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6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4人,重庆市“322”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重庆市高校首批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4人,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6人。国际体视学会副主席1人,国家一级学会常务理事及理事9人,省级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以及专委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11人。

点击查看原图

学科建设:现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现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学科;重庆市基础医学科研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神经科学重点实验室1个,重庆市刑事侦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重庆市临床病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个;国家卫生部病理远程会诊试点省级中心;重庆市病理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点击查看原图

教学工作:承担全校40余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本科生、留学生和研究生的公共基础与医学基础教学任务,开设理论课程80余门,实验课程300余门,教学工作量占全校教学计划的35%。课余时间指导120余名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及创新论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一、二等奖20余项。

教学改革与研究:学院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想为先导,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题,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推动基础医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近年来获得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2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5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50余部。

现有“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病理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生理学3门市级精品课程;病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门研究生市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法医学、放射医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6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医学和法医学专业获得特色学科专业。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科学研究:现有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分子医学与肿瘤研究中心、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法医学与生物医学信息研究室、发育生物学研究室等6个科研平台。近5年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0余项,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新药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庆市科委及教委等各级课题2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年均发表论著290余篇,其中35%的论著被SCI收录,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4.892。学院纳米医学创新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年、全国学联和全国少工委授予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全国仅50个)。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人才培养:学院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0-25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并招收基础医学、法医学、生物信息学和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年均160余名,已累计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4000余人。

专业介绍

基础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所需要,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在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临床有关实验室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医学实验工作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追求卓越。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分析批判精神。

2.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基础医学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与基础应用,具有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查看原图

3.技能目标

具有从事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以及进行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正确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修业年限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内科学、外科学。

法医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司法鉴定程序、高素质复合型法医学专业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品行端正。热爱法医学事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

点击查看原图

2.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法学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基础医学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具有一定的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与基础应用,具有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把握所在研究领域的前沿。

3.技能目标

具有从事法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以及进行法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正确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了解本学科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后能够胜任法医学的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修业年限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

主要课程:法学概论、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刑事侦察技术、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法医现场学、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毒物分析。

生物信息学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生命科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生物信息学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编程技能,能够适应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产业发展需求,在生物信息资源与数据挖掘、生物信息软件开发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袭。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了解相关职业法律知识,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团队协作能力,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融入团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的职业成长奠定基础。

2.知识目标

掌握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知识和编程技能(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Linux基础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模式识别与预测、生物软件及数据库、Perl编程基础等),具备较强的数学和统计学素养。掌握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原理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知识和技能,解决生物信息学基本问题的能力。掌握生物信息学资料的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国家生物信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技能目标

具有从事生物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具备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等知识和技能,解决生物信息学基本问题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正确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具有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R语言、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软件及数据分析、现代生物计算环境。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实验技术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技术;系统掌握医学分子诊断、检测及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及相关仪器使用、管理维护;具有创新能力一专多能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分析批判精神。

点击查看原图

2.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医学技术各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医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就。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具有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与基础应用,具有良好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技能目标

具有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及进行医学实验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医学实验技能,具有利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组织学等技术来解决生物医学实验和研究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常用医学实验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操作技术与维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正确阅读英文医学文献。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医学实验技术。

主要课程:医学生物化学及实验技术、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生物分析化学、分子诊断学、医学仪器分析、大型分析仪器原理及应用、实验室管理、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点击查看原图

就业创业

基础医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常抓不懈。学院始终坚持学校为主导,切实发挥主体作用,做好两个服务(服务学生和服务用人单位),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为工作目标,努力为每一位毕业生的成功就业、满意就业、高质量就业提供保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升学率保持在30%左右。其中,2016年,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100%;法医学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89%;生物信息学专业、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于2017年、2018年始有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流向主要在川渝及东西部地区;行业流向主要在科研院所、医院、生物技术公司、实验平台、政府公检法部门、法医鉴定机构、大型保险公司等单位。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学院坚持以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素质拓展为抓手,结合专业特色和毕业生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和自我认知培养;坚持以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狠抓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拓展;坚持专业导师引领,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创新实验设计”、“创青春挑战杯”等系列竞赛为载体,努力调动学生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坚持立德树人,依托本科生成长“英耀计划”,深化专业导师制,引导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发挥教研室作用,长期聘请重庆市公安局、上海市法医鉴定中心、深圳华大基因、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专家讲座授课,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岗位实际的结合,确保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坚持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依靠网络和自媒体方式,开拓就业信息传递渠道,提供用人单位各类招聘及面试宣讲,强化毕业生认知人才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坚持建立完善专业教师推荐的帮扶机制和激励机制,多渠道拓展就业市场,多方面全方位保障毕业生就业创业。

点击查看原图


版权所有 ©
/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 邮政编码:4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