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研室简介(历史沿革,现状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抽调400多名上医人西迁来渝组建。他们为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与医疗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上一医的黄驷馨、管必隆、马长俊、李维信、沈瑞菊、陈园茶、谢筱云等教师申请来到重庆,组建了重庆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他们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留下了“严谨、求实、勤奋、进取”校训,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
上世纪80年代,在管必隆教授主持下,我室主办了两届教育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组织胚胎学师资培训班和全国胚胎学讲习班,受到国家教育部和全国医学院校的高度评价。1985年组织学与胚胎学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这是全国最早获批医学硕士点的单位之一,2011年获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管必隆、祝彼得、陆明、龙婉娱、汪维伟、王亚平、唐勇、吴宏等教授为本学科培养了大批优秀研究生。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现有教授6人(其中国家二级教授2人,博士导师3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2.师资队伍(按职称分类写)
主任:彭彦(教授)
副主任:穆欣艺(副教授)
教授:王亚平(二级)、唐勇(二级)、李静、王璐、赵明明(特聘)
副教授:张蕾、晁凤蕾、林雪梅、刘永刚、张砾丹(特聘)
讲师:周春妮、徐翰婷、綦英强、唐静、胡凯
3.教学工作:课程,教材建设,教学课题简介,人才培养(本科生研究生)
(1)课程建设:
结合本学科特点与优势,开设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组织细胞工程技术》、《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细胞培养与组织切片技术》、《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细胞工程》、《胚胎学进展与系统发生》等专业限选或公共选修以及留学生课程。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本学科的一大特色,主编了科学出版社全国统编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3版,并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其它全国性教材20余部。
(3)教学改革和获奖:成立了重庆医科大学国家级形态中心,建立完成了虚拟数字仿真显微实验教学系统。获得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基于临床场景的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与卵巢激素关系的是虚拟仿真实验》、重庆市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建设课程、重庆市重点建设课程、重庆市重点建设学科、重庆市精品课程、重庆市精品在线课程、重庆市教学优秀团队,重庆市优秀研究生课程等称号。
积极投身国家和学校的教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完成多项教改课题,发表几十篇教改论文,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先后开展了PBL教学、双语教学、混合式教学和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等新的教学改革。
4.科学研究:定位,研究方向,代表性团队及论文
近年来科室负责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研究课题20余项,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已经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包括:1.神经生物学与神经病理学研究、2.干细胞衰老与肿瘤机制、3.生殖生物学与胚胎植入机制、4.中医药防治代谢性疾病研究与创新药的研究。发表200余篇SCI论文,获得10余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这些科研成绩也反哺本科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拓展学科前沿知识、开阔学术视野。
5.荣誉与奖励
王亚平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曾任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重庆市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药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等职务。现系重庆市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教育部首批骨干教师,国家863科技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评审专家,重庆市科学技术与成果评审专家,重庆市基础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重庆市组织胚胎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学优秀研究生课程负责人等。现兼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重庆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干细胞治疗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担任解剖学报,局部解剖学与手术学杂志,解剖科学进展和中国中药杂志等8个刊物的副主编、常务编委,编委等。
获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造血干细胞生物学及其研究方法》和《干细胞衰老与疾病》专著2部,参编《现代肝脏病学》等专著4部。主编、副主编和参编《组织学与胚胎学》,《发育生物学》,《血液与免疫系统疾病》和《细胞生物学》等全国研究生与本科生教材10余部,获得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培养博士生与硕士生80余名。
唐勇教授:博士,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第十届全国侨联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侨联笫四届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侨联主席,系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获得者,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获得者,中国体视学学会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曾任两届国际体视学会副主席、两届中国体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体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体视学会理事长顾问、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体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与数字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系重庆市‘322’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基础医学创新团队带头人、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担任国际体视学会主办的SCI杂志《Image Analysis & Stereology》编委和中国体视学会主办杂志《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的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解剖学报、解剖学研究、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
长期致力于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在大脑衰老的机制及延缓大脑衰老进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经费资助。作为负责人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参编英语专著2部,参编中文教材和专著8部。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8名。